在數(shù)年前熱映的電影《流浪地球》里,有這樣一個情節(jié):地球面臨毀滅的危險,“流浪地球”計劃失敗,“火種”計劃隨即啟動,國際空間站帶著冷藏了一億顆基礎農(nóng)作物的種子,儲存著全球已知動植物的DNA圖譜,前往宇宙深處。
其實種子庫并不是科幻電影里的虛擬事物,在地球上的確存在,它們被稱為種質資源庫。位于北京的國家作物種質庫,全球容量最大的作物“種子銀行”,這里能夠保存150萬份種質資源。在國家作物種質庫零下18℃的低溫條件下,種子可以安全保存五十年以上;而在零下196℃液氮中的種質資源,甚至可以實現(xiàn)永久保存。哪些種子被收入其中?這艘現(xiàn)實中的“種子諾亞方舟”,是如何為生物多樣性的發(fā)展保駕護航?
面對全球每天75個物種從我們身邊消失的現(xiàn)實,如何保護瀕危的動植物?在海南島,科學家們通過珊瑚移植和珊瑚保育的方法對珊瑚礁群進行修復,來提高珊瑚的覆蓋率,這就相當于在海底“植樹造林”。
面對資源枯竭、環(huán)境惡化,我們該如何保護生態(tài),保護我們的生存環(huán)境?科技,如何守護野生動植物多樣之美?敬請關注2月16日新聞綜合頻道12:00播出的《課外有課》。
編輯: | 李力 |
責編: | 顧爾頡 |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