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消息:美國宇航局23日舉行新聞發(fā)布會稱,美國首個采集小行星樣本的“歐西里斯-雷克斯”探測器任務出現(xiàn)突發(fā)狀況。該探測器近日在一顆名為"本努"的小行星表面采集巖石樣本過程中,因采集的太多出現(xiàn)意外,一些樣本碎粒正不斷從探測器泄漏到太空中。
這項任務的首席科學家但丁·勞雷塔稱,在本周二的"一觸即走"式的采樣過程中,安裝在探測器機械臂末端的收集器,在接觸小行星"本努"表明時"用力過猛",超出了科研人員設計的深度,在吸入巖石樣本時超量,以致于樣本收集器的封蓋被一個較大的石塊撐開了至少一厘米的縫隙。隨后,采集好的樣本在收集器離開"本努"表明的時候,透過這個縫隙持續(xù)不斷地泄露到太空。
模擬采集樣本畫面
但丁·勞雷塔還說,通過對探測器拍攝到的圖像進行分析,研究人員認為,探測器采集到了至少400克的樣本,這一數(shù)量比預期需采集的2盎司(60克)的樣本超出太多。目前,樣本碎粒正持續(xù)經縫隙泄漏到太空中,泄漏量并不穩(wěn)定。它們漂浮在探測器周圍,像一團粒子。據了解,勞雷塔領導的團隊在研發(fā)測試中并沒有遇到這一問題。
在這場意外發(fā)生之前,美國宇航局原計劃在24日測量小行星樣本的質量。然而,面對這一突發(fā)狀況,科研人員取消了這項操作,并作出立即讓探測器返回地球的決定,希望將損失降到最低。這一決定意味著在2023年探測器返回地球之前,科研人員無法知道最初采集到的樣本質量。目前,探測器已經離開“本努”,踏上返回地球的旅程。美國宇航局科學任務局主席托馬斯·祖布欽說:"時間是成敗的關鍵。"
模擬采樣后離開小行星
“歐西里斯-雷克斯”任務是美國首次小行星采樣返回任務,整個任務耗資11.6億美元,其中采集2盎司(60克)樣本的任務耗資就超過8億美元。探測器于2016年9月從美國佛羅里達卡納維拉爾角發(fā)射升空,2018年年底抵達距離地球3.2億多公里的繞小行星"本努"的軌道。
模擬采樣后返回地球
小行星“本努”直徑僅約500米,是一顆富含碳元素的古老的小行星,有45億年歷史。科學家稱,對它進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太陽系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尋找生命起源的答案,以及研究提高小行星軌道預報精度的方法,保護人類和地球家園免遭恐龍的厄運。
小行星“本努”
據悉,在深空探測上,日本走到了世界的前列,之前,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就曾經在“龍宮”小行星上多次著陸,并且獲得了許多內部的樣本,目前“隼鳥”2號正在返回地球的途中。
日本的“隼鳥”2號探測器
(編輯:王鵬)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