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近期美國在南海和東海對中國進行的一次又一次抵近偵察,其實從冷戰(zhàn)期間開始,美國與前蘇聯(lián)、俄羅斯、包括與中國都進行了大量抵近偵察的事件。其中不得不說的,就是發(fā)生在上世紀80年代,一個十分著名的抵近偵察案例,人稱:巴倫支海手術刀。
巴倫支海:前蘇聯(lián)命脈
巴倫支海在哪兒?巴倫支海位于北太平洋,靠著前蘇聯(lián)的海岸線。美國、北約為什么要對巴倫支海進行抵近偵察?實際上,巴倫支海有兩個點是美國和北約極為關注的。一個是摩爾曼斯克,它是一個軍港。
摩爾曼斯克位置
蘇聯(lián)的北方艦隊里面,有將近三分之二的艦只是放在摩爾曼斯克地區(qū)。另一個地方叫北德文斯克。
北德文斯克造船廠
北德文斯克是是一個造船廠。俄羅斯現(xiàn)在所擁有的核潛艇,無論是攻擊型核潛艇,或是巡航導彈核潛艇,再加之戰(zhàn)略導彈核潛艇,都是來自于北德文斯克的造船廠。北約和美國自然也是非常關注這兩個軍事重鎮(zhèn)。
美軍飛機強勢飛抵巴倫支海
1987年,按照美國的指令,挪威作為北約成員國派出一架飛機飛抵巴倫支海。這架飛機就是大名鼎鼎的P-3B,是P-3C早期的型號。
P-3B
這架P-3B從挪威相關的軍事基地大搖大擺的“走”到了巴倫支海。為了保證這架飛機可以安全、平穩(wěn)的進行所謂的巡邏、抵近偵察,挪威還派了兩架F-16戰(zhàn)機在不遠處保護。萬一前蘇聯(lián)對P-3B飛機進行某些軍事挑釁,F(xiàn)-16便可以迅速前來馳援。
P-3B跑到了距離巴倫支海摩爾曼斯克海域不遠的地方不斷地巡邏。在巡邏的過程中扔下了許多聲吶浮標。這些聲吶浮標的作用是什么?是希望能夠抓取水下有沒有核潛艇。北德文斯克停留了許多蘇聯(lián)的攻擊型核潛艇以及戰(zhàn)略導彈核潛艇,美軍十分關心它們是否已經離港了,是否在水底下潛著,是否已經進入到了大西洋地區(qū)。
就在此時,突然間,另一架飛機出現(xiàn)了。這架飛機是從巴倫支海附近的蘇聯(lián)空軍基地,也就是941聯(lián)隊飛出的。這架飛機就是大名鼎鼎的蘇-27,開始對P-3B進行抵近攔截。實際上,在整個攔截過程一共進行了3次攔截。
第一次當蘇-27飛近時,P-3B覺得蘇-27很新鮮,因為蘇-27飛機在前蘇聯(lián)空軍的序列里面一直到1985年年底才開始服役。而這個事件是發(fā)生在1987年。這讓挪威的飛行員對這架飛機感到非常新奇,不斷地對它拍照,試圖去了解這架進行攔截的到底是什么飛機。駕駛這架蘇-27飛機的飛行員叫辛巴爾,這個人有些愣頭青。一開始時,辛巴爾對P-3B進行了攔截和警告,在它的左邊進行伴飛。伴飛的過程中不斷地展示自己的強大的武裝能力,包括機翼下掛的空空導彈。意思是:如果你還不走的話,我可能會用我這個導彈來對你進行打擊。
果不其然,P-3B的飛行員確實感覺到了威脅,晃了一晃機翼。表示服從管理,并飛離了相關海域。但很快,P3B又掉頭回來了。為什么?因為它覺得似乎來自蘇-27的威脅消失了,同時想到我方還有兩架F-16就在不遠處保護自己,因此它又折返回來。第二次抵近,辛巴爾駕駛著蘇-27也一起飛回來,再次在它的左側伴飛并發(fā)出警告:“盡快遠離蘇聯(lián)的敏感海域,這是蘇聯(lián)的勢力范圍,否則我方將會采取相關的軍事行動。”面對再一次警告,P-3B開始顯得有恃無恐,并展示出自己的靈活性:又晃動機翼,表示即將離開。但才飛走沒多遠,剛到外海,P-3B又開始掉頭往回飛。因為它覺得自己的任務根本沒有完成。既然到了摩爾曼斯克地區(qū)巡邏,總得抓點有用的信息回去,所以它第三次回到了相關的海域。此時,蘇-27飛行員辛巴爾再也沉不住氣了,不再對P-3B進行伴飛,而是直接飛到了飛機的右側,直接對著右側的兩臺發(fā)動機中最外側的這臺,緊緊地跟著。等瞅準目標后,加大馬力飛過去。蘇-27其中一個垂尾,從硬生生的從P-3B右發(fā)動機的腹部切了過去。結果P-3B的發(fā)動機整個被撕成了碎片并且停車。更可怕是,辛巴爾把這臺P-3B發(fā)動機的螺旋槳葉片兒也給打斷了。其中有一個大約有兩三米長的葉片兒直接就刺進了P3B的機腹里面。
巴倫支海手術刀
飛機機艙里面都是增壓的。一旦有一個碎片刺破了機腹,將會導致它的氣壓出現(xiàn)失控,并使這個飛機急速往下降落。P-3B正常的巡航高度在4500米,發(fā)動機被撕成碎片后往下掉了1000米,好多機組人員都認為這架飛機要墜毀了。飛行員也算是藝高人膽大,大概是在3000米左右的高度時把P-3B控制住了。同時,挪威的另外兩架F-16戰(zhàn)機也一應召喚跑到了附近也對這架P-3B進行了保護。
而辛巴爾駕駛的這架蘇-27“功勛飛機”也抓緊時間返回了基地。為什么這架蘇-27飛機要抓緊時間返回基地?因為在高速狀態(tài)下,垂尾在切割對方的同時,自己垂尾也會發(fā)生了重大的事故、損壞。如果不立刻回到機場,可能這架飛機也保不住?!鞍蛡愔J中g刀”名字的來由就是因為這個垂尾恰恰是給P-3B做了個小小的“手術”以此來警告異國的飛機最好遠離軍事重鎮(zhèn)。
但飛行員辛巴爾并沒有因為勇敢攔截被視為英雄?;氐教K聯(lián)后,他反而得了一個處分,因為蘇聯(lián)認為他有點太莽撞行事了。同時,蘇聯(lián)方面也拒絕承認“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甚至把這架編號36號的蘇-27飛機封存起來,把36號改成了38號,以此來解釋事件子虛烏有不存在,直到蘇聯(lián)解體之后才最終曝光。
36號蘇-27
38號蘇-27
但辛巴爾駕駛的蘇-27飛機被保留了下來,并在1999年再次啟動這架蘇-27,恢復戰(zhàn)斗值班。同時,為了記住這樣一次經典的戰(zhàn)例,專門在飛機的左側畫了一個P-3B的小標識,表明我這架飛機以前對你的P-3B采取了某些軍事行動,讓你遠離我的敏感海域。
蘇-27上的P-3B標識
從整個歷史的發(fā)展來看,在冷戰(zhàn)期間,美國和蘇聯(lián)之間的抵近偵察、抵近攔截這種貓鼠游戲從未間斷過。我們所說的抵近偵察也瘋狂,恰恰美國與北約的瘋狂。它們想變本加厲的用更多花樣來了解自己的對手擁有什么樣的軍事能力和軍事斗爭的手段。它們所關注,就是其他國家的核武器究竟發(fā)展到什么狀態(tài),戰(zhàn)略導彈核潛艇究竟有多少艘,手下的攻擊型核潛艇、巡航導彈核潛艇究竟有多少。這些都是美國和北約極力希望了解的一些主要核心機密。像P-3B跟蘇-27這樣的遭遇戰(zhàn)在歷史上確實不多見,但它卻是代表了一種行為。就是如果某一個國家對另一個國家不斷地進行所謂的抵近偵察,這種事故可能會在所難免。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