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的8月,中央軍委作出組建陸軍航空兵決定。當年10月,國內首個由新組建的總參陸航局直轄的陸航大隊在北京通州成立。
這一年,鄧小平開始實施百萬大裁軍,傳統(tǒng)陸軍的軍,改編為集團軍。原裝甲兵、工程兵、通訊兵、防化兵、炮兵、防空兵等傳統(tǒng)兵種機關全部撤銷,兵種部隊按區(qū)域分布,全部劃入陸軍集團軍建制序列。按當年的改革計劃,陸軍集團軍將分批次組建由集團軍直轄的陸航大隊。
轉眼間,陸軍航空兵已步入而立之年。昨天的《解放軍報》刊登《空中鐵騎:助推陸軍轉型新飛躍》的通訊,概要回顧了陸航成軍三十年的若干歷史片段,其最令筆者亦包括廣大軍迷感到欣慰的“高顏值信息”,是陸軍航空兵已成為所有集團軍的“制式標配”。
陸軍目前有18個集團軍,分屬東南西北中五大戰(zhàn)區(qū)?!爸剖綐伺洹钡暮x是,每個集團軍現至少已配屬有一個陸航團。這是我國集團軍目前最基本的陸航編成單位。第1、第13、第31、第54、第38、第39等半數集團軍,則已由陸航團升格為陸航旅。
參照美軍編成,陸航旅一般下轄兩個攻擊陸航營,一個突擊陸航營和一個支援陸航營。解放軍陸航旅目前尚做不到如美軍那般“奢華”,但基本編成框架與美軍并無二致。
陸航的核心硬件是各型直升機。仍參照美軍陸航的機隊配置,大體分為戰(zhàn)斗攻擊、戰(zhàn)場運輸、戰(zhàn)場支援、戰(zhàn)場突擊四個大類:戰(zhàn)斗攻擊類,我們已批量列裝武直10和武直19,就作戰(zhàn)效用,不輸美軍陸航,差距在于作戰(zhàn)經驗、飛行小時和機隊數量。
戰(zhàn)場運輸類,我們的直8系列、從俄羅斯引進的米17和米171系列,與美軍比毫不遜色,差距在于大噸位的運輸直升機,我們尚未能批量生產和列裝。
戰(zhàn)場支援類,以直8作為基礎平臺,偵察型、醫(yī)護型、電子壓制型、反潛型、空中預警型等,已大體做到門類齊全,與美軍的差距還是數量與應用經驗。
戰(zhàn)場突擊類,由于中國版“黑鷹”----直20尚處于試飛階段,我們目前尚缺乏一款通用型的戰(zhàn)場突擊直升機。眼下主要靠挪用運輸型兼具攻擊功能的米17和米171系列湊合。
鑒于直20試飛已步入最后沖刺階段,一矣中國版“黑鷹”投入量產,補齊短板是早晚的事。眼下,一南一北,中航工業(yè)麾下的兩大直升機公司皆馬力全開,滿負荷組織生產。到“十三五”末期,陸航機隊類別全部補齊,數量沖破2000架已不存懸念。
陸航的戰(zhàn)斗力是飛出來的。由于訓練難度和強度雙雙加大,花架子和觀賞型的飛行課目已被剔除,陸航戰(zhàn)斗力生成正在步入首個“躍進期”。鑒于國產渦軸系列發(fā)動機已大批量生產,從2014年到今年的兩年間,陸航年飛行小時整整增長了3倍。
30年前,陸航是中國陸軍空中機動的希望。20年前,陸航的角色是輔助陸軍作戰(zhàn)。今天,陸航的功能定位是主戰(zhàn)突擊,是陸航由單一向合成、由支援向主戰(zhàn)、由運輸向攻擊、由配角向主角嬗變的四大跨越。是強力推動陸軍轉型發(fā)展的一個“時代投影”。
陸航,因傳統(tǒng)陸軍的現代化轉型而生。陸航,促進中國陸軍加快了轉型步履。陸航,從最初的配角,成為了中國陸軍“全域到達、機動作戰(zhàn)、立體攻防”的核心力量。
“而立”是陸航的“歸零”——向著世界一流飛去。到陸航一甲子時,中美陸航可有一比!
(特約撰稿人:魯寧 編輯:余寒靜)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