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dú)家視頻】“早餐奶奶”毛師花
隨著太陽的升起,黃壇口村又迎來了新的一天,村口的早餐攤位前熱鬧非凡。
其他的早餐點(diǎn)攤主都在殷勤地給顧客們盛粥裝袋,只有毛奶奶仍然在一心一意地做早點(diǎn)。她的顧客們熟門熟路地拿著袋子裝食物,提壺倒豆?jié){,就好像在自己家里一樣,整個過程都是“自助式”的。
毛奶奶賣的雞蛋餅、糯米稀飯和豆?jié){都是一份五毛錢,可這個“一份”究竟是多少,份量也全由顧客自己決定。
粽子、豆?jié){、糯米粿……每一樣都只賣5毛錢。而且一賣就是24年,從來沒有漲過價。村民們都親切地稱她為“早餐奶奶”。
早上7點(diǎn)半,正是早點(diǎn)生意最紅火的時候。別家的攤上還是熱氣騰騰的,而毛奶奶的攤幾乎賣空了。
所有的早點(diǎn)都賣完了,毛奶奶的錢罐子里只多出了20多塊錢。即使不計算食物的成本,這點(diǎn)收入也完全比不上毛奶奶手工制作的辛勞。
走進(jìn)毛奶奶的家,感覺像是進(jìn)入了上個世紀(jì)80年代的手工食品作坊。毛奶奶告訴我們,由于所有的工序流程都是她自己一個人完成的,為了安全,她沒有使用任何的電氣設(shè)備。這也使早餐的準(zhǔn)備工作更加繁復(fù)和瑣碎。
石磨磨的豆?jié){,手打的糯米,自己包的粽子……毛奶奶所做的早餐都是從原材料開始親手打磨制作的。百分百的純手工保證了早餐的口感,但也加重了毛奶奶的工作量。因此,她每天凌晨就要起床開始進(jìn)行早餐的準(zhǔn)備工作。
毛奶奶今年已經(jīng)83歲。她是浙江江山人,1964年下放來到黃壇口村。1992年開始在村口擺攤賣早飯,這一賣就是24年。
黃壇口村的常住人口中,除了黃壇口電廠的職工,大部分是留守在家的老人和兒童。能讓他們吃上熱騰騰的早飯,是毛奶奶堅持了24年的動力。
毛奶奶的兒女們?yōu)榱吮M孝,給老母親在老房子旁邊蓋了一座4層小樓。但老伴去世以后,毛奶奶說自己住不慣樓房,搬了出來。
毛奶奶的兒女四人,都已經(jīng)離開村子在城里上班了。只有大女兒葉仙相距不算太遠(yuǎn),每個星期能回來陪母親吃飯。盡管心疼,但葉仙也無法說服母親不出去擺攤,只能和兄弟們一起給母親提供一些實(shí)際的幫助:給錢,送米,送柴火。
毛奶奶的暖心之舉也打動了村里的鄉(xiāng)親,黃壇口鄉(xiāng)中心小學(xué)組織學(xué)生每天為老奶奶打掃攤位,老師對記者說,毛奶奶為學(xué)生服務(wù)了這么多年,應(yīng)該回饋她。
“我只是做了一件很小的事?!痹诓稍L過程中,毛奶奶最常提起的就是這句話。的確,做早餐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但毛奶奶所做的,早已超出了早餐的范圍。
24年光陰流轉(zhuǎn),物價上漲,成本增加,連村容村貌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份堅持了24年的愛心,傳遞了24年的溫暖。這份溫暖從毛奶奶的心里傳播出去,也讓她自己過得更加甜蜜滿足。
(視頻來自《1/7》欄目組)
(編輯:余寒靜)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