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種面相測試在網上引發(fā)了不少的關注,網友稱在掃碼進入應用界面后,可以上傳個人照片并進行面相測試,有不少人還在微博和朋友圈等曬出了自己的測試結果。但同時,也有不少網友轉發(fā)稱,不要進行掃碼面相測試,用戶面部識別信息可能會被盜用。這面相測試背后有哪些故事?
在打開了不少公眾號推送的測試鏈接時,發(fā)現(xiàn)竟然都是同一家公司制作的測試小程序,首先提示需要獲得用戶的公開信息,包括昵稱,頭像,地區(qū)及性別,在選擇允許之后才可以進行下一步。
在上傳了實例照片之后,十幾秒的分析時間,便生成了面相概述、五官評分和五官的介紹等等,針對不同的面部器官給出了相應的解釋,看似很是全面詳細。
而針對一些特定的信息,如鼻子的分析、事業(yè)的分析、感情的分析等則需付費查看,目前已有十幾萬人購買了內容。
記者又通過幾個不同的微信賬戶上傳了同樣一張照片進行面相測試,經過系統(tǒng)分析后,分別得到的面相評分為62分,72分,57分。分數(shù)相差懸殊大,同一張照片的具體面相分析內容也大相徑庭。
看來這樣的面相測試并不靠譜,其面相分析的準確度可能更偏向于娛樂性,而購買其事業(yè)及感情運的分析是否值得,就由各位觀眾來評判了。但是該測試鏈接涉及到用戶上傳個人的照片,這涉及到的不僅僅是個人隱私問題,而是用戶的網絡安全問題,生物信息是個人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線。
電子科技大學視頻加聯(lián)創(chuàng)中心副教授曾遼原博士說:我們的面部信息,或者說表情相關的一些信息,可以跟密碼是一樣的。如果你認為你的面部信息跟密碼一樣重要的話,那么你肯定不會輕易地把你的密碼上傳給任何一個你不信任的對象。我們要具體到測面相這個事上,面相的測試本身并不是一個剛需中的剛需,換句話說它不是像銀行這樣我們必須要做的轉賬的一些業(yè)務。它的安全性,在背后的這些運營的團隊或者組織,明顯沒有其他一些嚴密的 正常的或者說公開的、有國家背書的這些組織做的那么好。所以在上傳這些信息去做一些面相測試,它其實是更偏向娛樂的一種APP的話,大家要極其謹慎。對銀行或者是其他的一些服務,它是要求你有一個嚴格的流程。把你的面部,包括你還要笑一笑、動一動你的眼睛,來證明是你的個人在進行銀行一些方面的操作。那么這種情況下只要我們認準這個APP本身,或者認準這個網站,我們就可以信任它,可以把這個信息傳上去。
(來源:四川新聞頻道 實習編輯:王雅潔)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