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關系未來怎么走?關鍵有三個T,Trade貿易、Tech科技和Taiwan臺灣。眼看大選臨近,特朗普和哈里斯在“3T”上,有何不同?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
臺灣Taiwan
“臺灣,偷走了我們的芯片業(yè)務,他們想要我們保護,但他們不付我們保護費。黑幫可是會收保護費的,對吧?”幾天前,在全美最熱門播客節(jié)目上,特朗普說了這番話,而且這不是他第一次這么說。“臺灣偷了美國的芯片業(yè)務”;“臺灣要交保護費”,是特朗普多次重申的觀點。他的話中,有兩個關鍵詞,“偷”和“保護費”。
這首先就說明了特朗普的“交易”思維。臺灣想要“保護”,必須交錢,這“保護費”還要“上漲”,未來要么增加對美投資,要么加大購買美國的武器裝備。這個思路,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已經得到了體現?;仡欉^去四十多年來的美國對臺軍售,誰任內武器賣得最多?特朗普!總共批了大概超過180億美金的大單。《大西洋月刊》評論說,特朗普的言論“聽起來不像個領導,倒像是一個收保護費的黑手黨。”
那收了“保護費”,特朗普會“協防臺灣”嗎?三個月前,彭博社問過特朗普這個問題,他沒有直接回答。只是說,臺灣離我們9500英里遠,離中國大陸只有68英里。外媒認為,這言下之意,就是臺灣又小又遠,美國沒必要“保護”它。還有個細節(jié),就是在共和黨的最新黨綱中,臺灣問題被“一鍵刪除”了,一個字都沒提。不得不說,特朗普是真“直白”。自詡黑幫,把美國榨取利益的本質擺在了臺面上。同時又告訴民進黨當局,你就是個隨時可棄的棋子。
當然,特朗普這個人呢,終究很難預測,他不受國際規(guī)則或者共識的約束。2016年,他直接接起了蔡英文打來的一通賀電,在之后的四年中,頻頻頒布“挺臺”法案,不斷加碼對臺軍售,下臺前還不忘取消“對臺交往限制”。
“我們必須確?!粋€中國政策’,但也支持臺灣自衛(wèi)的能力。”哈里斯的說法,和美國政府之前的慣用表述差不多,一方面,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另一方面,又試圖通過所謂的“與臺灣關系法”,向臺灣提供所謂軍事支持和安全保證。所以哈里斯應該會回到美國過去長期采用的“戰(zhàn)略模糊”路線,既不和中國翻臉,又要時不時地打一打“臺灣牌”。其對臺政策翻不出什么新花樣,所謂的“以臺制華”也終究不會奏效。但哈里斯和拜登,可能有一點不同。拜登多次公開表示,要“協防臺灣”,引發(fā)軒然大波。但哈里斯是法律系統(tǒng)出身,恐怕不太會發(fā)表這種非黑即白的言論,不會公開承諾“協防臺灣”。
貿易Trade
特朗普自稱“關稅男”,特別喜歡的一個操作,就是加關稅。在他的第一個任期內,給超過3500億美元的中國輸美商品加征關稅。當然,關稅沒有像特朗普希望的那樣由中方承擔,大約90%的成本最后由美國進口商自己“消化”,轉嫁給了下游生產商和終端消費者。特朗普當然不會承認這一點,如果有第二任期,肯定要出臺“關稅2.0”版本。從他的發(fā)言來看,會對中國商品加征60%關稅,對其他國家的商品,加征10%-20%的關稅。
這個設想,遭到了多方痛批。根據《華爾街日報》,每個美國家庭會因此多支出1700美元,并導致68萬個工作崗位的流失,就這還沒有考慮別的國家的反制措施呢。換句話說,特朗普的回歸,恐怕意味著一場更為激烈的貿易摩擦。對于特朗普的關稅計劃,哈里斯強烈批判,并嘲諷其為“特朗普稅”。但哈里斯沒有正面回記者的提問,拜登政府不是也喜歡加關稅嗎?不僅保留了特朗普時期的大部分關稅,還加了不少新的,比如對中國電動車加征100%的關稅。哈里斯沒有詳細說明,如果當選,會不會取消部分關稅,或者新增關稅。對于中美的經貿關系,她也只是重復拜登政府的一些說辭,例如美國“不尋求沖突”; “要負責任地管理競爭”等等。
科技Technology
從《芯片與科學法案》,到《美國創(chuàng)新與競爭法案》,再到強迫日本荷蘭限制對華出口,拜登-哈里斯政府,一直將科技打壓作為遏華的主要抓手,他們尤其是在人工智能、芯片等領域不斷加碼,極力遏制中國相關產業(yè)的發(fā)展。10月28號,拜登下臺前還不忘“敲定”新規(guī),禁止美國資本投資中國的半導體、量子技術和人工智能等領域。如果哈里斯勝選,肯定要延續(xù)拜登“小院高墻”式的打壓路線。
具體會怎么做呢?哈里斯透露過三點。第一、加強與盟友協調;第二,是在科技領域加大投資;第三,是對人才的支持。哈里斯還特別強調,要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計算領域和中國競爭。路透社評論說,無論是誰贏,中美“科技戰(zhàn)”都有可能要升級。哈里斯的做法可能更具針對性和協調性,而特朗普的做法更加直接。特朗普用的是“錘子”,哈里斯用的是“手術刀”。
關于科技競爭,特朗普最近基本沒提過。但知情人透露說,如果他勝選,“對中國的出口管制將更加激進”,“實體名單將大幅擴大”,如果盟友不“配合”,特朗普會立即拿起“大棒”懲罰。
此外,在社交媒體上,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說如果特朗普上任,那么“馬部長”可能會在中美關系,特別是科技關系中,起到一個重要的作用。但是無論如何,在對華科技政策上,兩黨的態(tài)度是高度一致,就是要把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把中國的科技發(fā)展壓制在所謂的“安全線”內,區(qū)別只是在于搞“小院高墻”還是“美國優(yōu)先”?
以往的美國大選,候選人總會大打“中國牌”,但今年,中美關系似乎沒有成為焦點。美國選民更關心國內事務,為了經濟、移民、墮胎問題,吵翻了天,而在外交議題上,俄烏和巴以,又占據了所有的版面。但我想說,這可能只是因為,今年的大選空前“白熱化”,兩黨都選擇了直接“攻擊對方”作為主要競選策略,所以將中國議題暫時放一放,但實際上,對華強硬已經是兩黨共識。
而處理中美關系,我們首先是要立足國內,提升自身實力,才能維護好核心利益,與此同時,我們也要做好應對變化和風險的準備。
編輯: | 陳維琴 |
責編: | 章一葉 |
劍網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