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欣賞李清照的《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
這首詞是李清照婚后所作,通過描述作者重陽節(jié)把酒賞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種凄涼的氛圍,表達(dá)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獨和寂寞的心情。我們先把它譯成今天的白話文:薄霧彌漫,云層濃密,日子過得很煩,龍涎香在金獸香爐中繚繞。又到了重陽佳節(jié),睡在玉枕紗帳中,半夜的涼氣將全身都浸透了。在東籬邊飲酒直到黃昏以后,淡淡的黃菊清香拂滿雙袖。莫要說清秋不讓人傷神,西風(fēng)卷起珠簾,簾內(nèi)的人兒比那黃花更加消瘦。
這首詞的上闋寫別愁;下闋寫賞菊的情景。全詞字面上雖然沒有一個愁字,卻字字浸滿了離愁。尤其是結(jié)尾三句: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消瘦暗示相思之苦,同時一個“瘦”字,既符合詞人描述的外在環(huán)境,又符合詞人的內(nèi)心世界,顯得貼切傳神。
這首詞在藝術(shù)上有兩個顯著的特點。一是“物皆著我之色彩”,從天氣到瑞腦金獸、玉枕紗廚、簾外菊花等等,詞人用她愁苦的心情來看待這一切,仿佛這些景物都涂上了一層愁苦的感情色彩。
另外一個特點是含蓄。這首《醉花陰》沒有寫離別之苦,相思之情,但仔細(xì)尋味,它的每個字都浸透了這一點。從她不時去看香爐里的瑞腦燃燒了多少(也就是時間過去了多少)的細(xì)節(jié)中,讀者可以感到她簡直是度日如年。白天好不容易挨過去了,晚上更加難捱。李清照不直接寫“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而是寫失眠,寫一直到半夜都沒有睡著。看來她不只是身體感到冰冷,更重要的還是內(nèi)心感到凄涼。于是她對丈夫趙明誠那苦苦的思念之情便從字里行間洋溢出來。讀罷全詞,一位不堪忍受離別之苦的少婦形象生動地立在讀者眼前。
全詞明白如話,沒有生澀難懂之處,表達(dá)的感情卻十分深沉細(xì)膩。暢達(dá)與深沉相結(jié)合,這正是李清照詞風(fēng)的一個重要特點。
中國古代,女性的地位低下,古代史書中,男人的名字浩若繁星,比如李白、杜甫。女人的名字寥若晨星,李清照無疑是古代歷史上,甚至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女詞人,她的這首《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就是最厲害的一首婉約詞,堪稱是婉約詞的“絕唱”。關(guān)于這首詞,背后還有一個典故。相傳在李清照寫完詞后,將它寄給了丈夫趙明誠,趙明誠有了一個想法,他要與李清照一決高下。于是,趙明誠將自己關(guān)在房中閉門謝客三日,寫了多首《醉花陰》,他將李清照的這首《醉花陰》夾在其中,讓好友進(jìn)行品評。好友看后說這里有三句最好,趙明誠馬上問是哪三句,他的好友回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fēng),人比黃花瘦”,這正是李清照所寫的那首。李清照是個才女,她不但善于寫詞,而且精于繪畫。所以讀她的詞會有很強的畫面感,尤其是這首《醉花陰》,讀起來就仿佛在看一幅畫卷。
編輯: | 陳茜 |
責(zé)編: | 李珉 |
劍網(wǎng)行動舉報電話:12318(市文化執(zhí)法總隊)、021-64334547(市版權(quán)局)
Copyright ? 2016 Kankanews.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看東方(上海)傳媒有限公司 版權(quán)所有
全部評論
暫無評論,快來發(fā)表你的評論吧